1、一)信息安全法是刑法 从法律性质上说,信息安全法是刑事法律,属于传统刑法的范畴。②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尤其是在国家要害部门应用)的普遍性和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的重要性,使得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信息安全法是指维护信息安全,预防信息犯罪的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3、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统与产品、保密及密码管理、计算机病毒与危害性程序防治、金融等特定领域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犯罪制裁等多个领域,在文件形式上,有法律、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司法解释及相关文件、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及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及相关文件多个层次。
1、不是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主体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法律保障。 在《刑法》、《民法通(总)则》、《侵权责任法》、《合同法》等法律中,也有关于网络相关规定的条文。
3、主体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在《刑法》、《民法典》等法律中有相应的规定,同时有30多个条件、决定、答复对网络管理与安全发挥规范与调整作用。
1、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犯罪行为的区别在于,非法获取罪是非法获取数据,而破坏罪是对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对后果要求不同。与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两罪在主体、客体等方面相同,但非法获取罪仅针对数据,不涉及系统控制,而非法控制罪则针对系统本身及其运行。
2、法律分析:主要区别有以下两点:(1)犯罪行为不同。前罪犯罪行为为非法获取数据,后罪犯罪行为为删除、修改、增加数据。(2)犯罪对象不同。前罪犯罪对象为普通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后罪为任意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程序。
3、网络犯罪的罪名主要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提示性规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4、法律主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故意实施了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 立案 追究。
5、法律分析:一是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实施上述行为,而是由于邮件自身的包装不严等原因,导致其中信件或其他物品漏出遗失的,不应视作构成本罪的行为。二是行为人实施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是非法的。
1、重要数据, 出境前需要进行安全评估 : 重要数据界定: 《网络安全法》的规定,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 以境内存储为原则,确需出境的,需要进行安全评估。
2、将影响程度分为四级:严重损害、一般损害、轻微损害、无损害。将数据安全级别是根据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中定为CCC1类,分别对应2级)数据安全定级范围:主要界定定级范围为电子数据,包括纸质文件扫描件。
3、第三级(监督保护级)第四级(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专控保护级)等级保护的定级方法主要依据《GBT 22240-202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定级的主要要素为“受侵害的客体、对客体的侵害程度”。
4、D1级这是计算机安全的最低一级。整个计算机系统是不可信任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很容易被侵袭。D1级计算机系统标准规定对用户没有验证,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计算机系统而不会有任何障碍。系统不要求用户进行登记(要求用户提供用户名)或口令保护(要求用户提供唯一字符串来进行访问)。
5、二类数据是指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数据,如个人信息、医疗健康、交通出行、财产安全等,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三类数据是指除了一类、二类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一般不涉及到重要领域的数据。
6、信息系统的价值及重要性 信息系统的价值及重要性是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首要因素。根据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业务功能、数据价值、系统规模和业务影响范围,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进行初步划分。安全需求及保护目标 根据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安全要求,确定信息系统的保护目标。